正规供卵代生Test tube knowledge

子宫畸形—病因

发布时间:2023-12-15  浏览量:373

子宫畸形又称子宫发育异常,是一种先天性疾病,也是生殖器官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。子宫畸形可导致不孕,有些子宫畸形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,月经、性生活、妊娠、分娩等都正常,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生殖器子宫畸形,大部分是偶儿被发现。

子宫畸形的主要原因是两侧副中肾管在演化过程中,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,可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停止发育,形成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。

正常子宫结构,见图1。

图1 正常子宫的形态

一、 子宫的正常发育

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分为两个阶段:性未分化阶段与性分化阶段 。

(一)性未分化阶段

1..胚胎6-7周之前 在此阶段,男性和女性胚胎具有相同的原始性腺、内生殖器、外生殖器。

2.原始性腺 由胚胎卵黄囊处的原始生殖细胞迁移,后周围生发上皮形成性索并包围原始生殖细胞形成。

3.内生殖器始基 起源于原肾中的中肾,在中肾管外侧,体腔上皮向外壁中胚叶凹陷成沟,形成副中肾管。此时期的胚胎含有中肾管和副中肾管两种内生殖器官始基。

4.外生殖器雏形形成 胚胎第5周左右,泄殖腔两侧组织成褶,并在中线上不融合,形成生殖结节;尿生殖隔将泄殖腔褶分隔成前后两部分,前方为尿生殖褶,后方为肛门褶。

(二)性分化阶段

(直到胚胎12周,临床上才可明显区分性别):性分化取决于睾丸决定因子和雄激素。

1.性腺分化 胚胎6周后,原始性腺开始分化。Y染色特上有一个基因决定区域,编码睾丸决定基SRY。SRY基因最终促进睾丸形成;若胚胎细胞不含Y染色体(SRY),不会形成睾丸,原始性腺向卵巢方向分化、发育,最终形成卵巢。

2.内生殖器衍变 胚胎8周,睾丸支持细胞可分泌一种糖蛋白——副中肾管抑制因子(MIF),可使副中肾管退化,并启动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,睾酮作用于中肾管,使其分化成输精管、附睾、射精管以及精囊。若没有SRY基因,副中肾管不退化,继续发育,双侧副中肾管上段形成输卵管,下段融合,其间纵行间隔消失,形成子宫阴道管(图2),并与下方泌尿生殖窦项链,形成阴道。

图2 左、右副中肾管(4)融合,形成子宫阴道管。

3.外生殖器发育 在内生殖器分化同时,在体内睾酮的调节下,生殖结节分化成阴茎,泌尿生殖褶融合、闭合,阴唇阴囊隆突发育成阴囊。若体内无睾酮作用,生殖结节增大形成阴蒂,泌尿生殖褶形成小阴唇,阴唇阴囊隆突发育成大阴唇。

二、病因

在女性生殖器官形成、分化过程中,由于某些内源性因素(如生殖细胞染色体不分离、嵌合体、核型异常等),或外源性因素(如性激素药物的使用等)影响,原始性腺的分化、发育、内生殖器始基的融合、管道空腔化和发育发生改变,导致各种发育异常。副中肾管衍生物发育异常,则导致子宫和输卵管发育异常,如无子宫、无阴道、始基子宫、子宫发育不良、单角子宫等,而副中肾管衍生物融合障碍,则会导致双子宫、双角子宫、鞍状子宫和纵隔子宫等。

子宫畸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
1.先天性无子宫 是两侧副中肾管中段不发育,未能汇合为子宫。病人常无阴道;卵巢发育正常。

2.双子宫 多为双子宫、双宫颈、双阴道。是两侧副中肾管未会合所致。

3.双角子宫 副中肾管的尾端已大部融合,纵隔已退化,形成单宫颈、单阴道,子宫底部融合不全,子宫外形呈双角形,故称双角子宫或鞍状子宫。

4.始基子宫 又称痕迹子宫,由于两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。这种子宫很小,仅1~3厘米长,因为没有内膜,故无月经,多合并无阴道。

5.单角子宫 为两侧副中肾管中有一侧发育完全,另一侧发育不完全或未穿通。

6.纵隔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已全部会合,纵隔未退化。子宫外形正常,官腔被隔成两部


参考资料